DG视讯荣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张经宇谈公共空间与生态责任的设计实践

编辑:小编 日期:2025-07-03 20:46 / 人气:

  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作为全球顶尖设计赛事之一,London Design Awards铂金奖(Platinum Winner)与Muse Design Awards金奖(Gold Winner)设立于表彰那些打破常规、推动设计实践边界,并在社会层面引发共鸣的杰出项目;而NY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s金奖(Gold Winner)则进一步肯定了项目在城市文化介入、功能组织与可持续设计层面的国际领先性。主办方在颁奖词中写道:“该项目以出色的视觉语言与公共性表达,重新定义了图书馆在当代城市中的角色。” 图书馆的建成不仅激发了城市与社区之间新的对话,也展现了景观设计在社会结构中的深度介入。

  本刊特别采访了项目主创设计师张经宇,一同回顾她的设计路径与项目背后的理念思考。

  Q:张经宇,首先恭喜您和团队荣获伦敦设计大奖铂金奖、Muse设计奖金奖!这对您和项目团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经宇:谢谢!对我们整个团队而言,这是莫大的鼓舞。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这个图书馆项目,在后工业语境下探索城市更新的可能性。这些奖项不仅肯定了设计成果,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相信,关于“社区”,“记忆”,“生态”的讨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

  Q:Knowledge Portal这个名字很有寓意。您如何理解这座图书馆在城市中的角色?

  张经宇:我们设想它不仅是一个“借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具备连接性、包容性与延续性的公共空间。场地面向鹅岛,过去是典型的工业带,而图书馆的存在就像一个桥梁,连接了城市的工业记忆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它是“知识“的入口,也承载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张经宇:我们延续了鹅岛工业建筑的质感,比如结构、铝和木的材料语言,既保留了工业肌理,又融入了现代的通透感与自然元素,形成一种跨时代的空间对话。

  张经宇:我本科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对宏观城市结构和社会系统有了系统的理解。但在实际项目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往往取决于那些细微的“人尺度”空间。这让我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景观建筑硕士,系统学习如何在场地中协调生态过程、文化叙事与公共体验。目前我在美国波特兰工作,任职于PLACE——一家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参与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共空间与文化项目设计。我特别关注跨尺度、跨学科的协作模式,致力于探索建筑与自然、文化与环境之间更深层的连接。

  张经宇:当然,很多项目都令人激动。但目前我觉得最具挑战性、同时也最具成就感的,是刚刚获得2024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大奖的Nike World Headquarters总体规划项目。我很有幸可以在PLACE作为主创设计师之一加入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原本是一片农庄,如今被转化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总部。

  我们并不只是打造一个办公园区,而是希望它成为一个 “人与自然共处的运动社区”。我们将自然系统融入日常工作环境中,设计了绿色交通网络、大树移植、水资源节约与景观生态策略**,让员工的工作场景与自然发生真实连接。这个项目在生态美学与企业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从如此宏观的尺度统筹人与环境的协作关系。

  而让我非常有感的是,它和芝加哥鹅岛社区图书馆在理念上其实形成了某种呼应。一个是高密度城市中的社区节点,一个是广袤郊区中的企业园区,但它们都关心同一件事——如何通过设计,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更加健康与持久的联系。

  鹅岛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我们强调它的开放性、环境韧性和历史记忆;Nike园区则是一个品牌总部,但我们同样希望它不只是服务于企业内部,而是成为一种社会空间的标杆。这两个项目让我更加坚信:无论空间属性如何不同,好的设计始终在回应一个共同的价值——如何让人真正地生活在其中,并被环境支持和滋养。

  张经宇:是的。我一直相信,设计不仅要回应空间本身,还要回应社会。我有城市规划的训练背景,也接受了景观建筑的系统教育,这让我更关注尺度之间的衔接——从城市结构到人的日常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更关注的是:“场所如何被使用?它是否真正服务了人?”

  张经宇:我觉得我们不是“塑造形式”的人,而是“构建关系”的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过空间语言去讲述的主题。如果能通过设计,哪怕只让一个人觉得某个空间值得停留、值得信赖,那我们就做对了一件事。


现在致电 1390518871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